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的山东半岛因其临海的地理优势,海内外交通发达,在古中国的外交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半岛的沿海港口也因与海外各国的商贸、文化往来而快速发展,尤其以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山东半岛的沿海港口以地域分类可分为北部港口和南部港口。北部港口以登州港最负盛名,登州港历史悠久,海洋文明气息浓厚,到唐朝时期已发展为北方乃至全国最重要的港口。唐至宋这短短的几百年,登州港经历了由极盛至极衰的剧变。而南部港口以密州板桥镇港口最具代表性,密州板桥镇始设于唐高祖时期,其形成时期远晚于登州港,名声也远不及登州港显赫,但北宋时期在一系列社会状况、政府政策及海外交往需要等历史因素的推动下,密州板桥镇港口名噪一时,赫然成为北方第一大港口,跻身于全国五大港口之一。但也仅仅在宋朝一代体现了自身的价值,随着宋王朝的没落,密州板桥镇港口也随之衰落。古代的港口作用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两种即商业作用和军事作用,本文就是针对以登州港为代表的北部港口和以密州板桥镇港口为代表的南部港口在唐至宋时期的不同功能作用进行阐述与对比,从而讨论山东半岛沿海港口在唐宋时期的转变。本文从两个方面将山东港口功能的转变展示给大家即港口自身在军用、商用、文化交流等方面作用的多次转变以及北部港口与南部港口之间经济重心的转变并分析出现转变的原因和表现;最后总体分析山东的海港虽然都发展较早,但并不能像广州港、泉州港等那样长盛不衰,而是都相继没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海港是人类在长期与海洋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产物,是海洋文明的最好的历史见证。海港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动港口城市的形成和扩容,登州港和密州板桥镇港口也对登州和板桥镇城市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迄今为止蓬莱水城和板桥镇两座城池仍然驰名中外。登州港和密州板桥镇港口在我国海港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