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健康、生态、文化、体验和休闲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独特“乡村性”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结合了这几大旅游潮流,将古老的占基础地位的第一产业和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提升了第一产业,而且给第三产业以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追求健康、休闲与和谐的生活理念,对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平衡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然而,目前乡村旅游发展却在逐渐走入一个自我摧毁的怪圈,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本土文化逐步丧失、产品开发程度低、社区参与不够、利益分配不公、市场开拓乏力、游客与居民矛盾突出以及城市化、商业化、飞地化和围城效应等现象都在逐渐摧毁这种“乡村性”,和谐共生的呼声越演越烈。
本文以生物学的共生理论为基础,引入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发展、经济学博弈论等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采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分析,明确提出从共生角度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运用共生理论,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机制就是共生机制。
以此为基础,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共生要素、共生条件等展开探讨,构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共生系统模型。
将理论模型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相结合,找出中国乡村旅游共生系统的差距,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实施和完善中国乡村旅游共生系统模型,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促进整个乡村旅游共生系统的和谐共生进化展开战略分析。
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