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观主义原则在隐名出资活动中的适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观主义原则是公司法适用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特别是在隐名出资活动中,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交易安全的维护和资金的融通都具有重要作用。外观主义原则是商事活动的基本原则,虽然这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但其在隐名出资活动的适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实践中隐名出资现象不断增多,引发的纠纷也随之增多,如何规范外观主义原则在隐名出资活动中的适用,对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将对外观主义原则在公司法隐名出资活动中的适用进行探讨。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其中正文总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隐名出资活动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概述。主要介绍了外观主义原则的概念、构成要件及隐名出资活动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前提和意义,通过介绍隐名出资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对善意第三人及交易安全的维护和对企业融资的作用,阐明在隐名出资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意义,对外观主义原则有初步的认知和理解。第二章为外观主义原则在隐名出资活动中的适用现状。分析我国隐名出资活动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迫切需要和现行法律法规对隐名出资活动法律规制的不足,表明隐名出资活动中需要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重要性。并针对现行法律法规研究了外观主义原则在隐名出资活动中适用的具体体现,以明确现行法律法规中外观主义原则的适用范围。第三章为隐名出资活动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存在的问题及协调。具体指出现行规定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隐名出资活动中适用外观主义原则的问题,综合考虑各法律关系主体的利益,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统一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的形式依据,协调隐名出资合同制度,建立健全隐名出资法律责任制度等措施,促进隐名出资活动中外观主义原则的规范适用。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并没有提及“隐名出资”这一名词,更未对其作出任何相关法条的具体规定,目前,只有相关司法解释和地方指导性意见对隐名出资活动进行规范和指引,但其规定过于简单机械或者指导标准不统一,未能全面具体的对实践中不断增多的隐名出资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指引,导致隐名出资纠纷的裁判标准不统一。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外观主义原则的构成和对隐名出资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对现行法律规定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立法在指导司法实践方面的不足,随之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外观主义原则在隐名出资活动中的规范适用,使隐名出资引发的纠纷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又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它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在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下的司法解释,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诸多国家中被称为法律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对法律的解释,即法官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按照法律的规范含义和立法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改通过了新的《公司法》。在其第152条中作出了赋予股东提起代表诉讼权利的规定,正式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该制度的确立
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实施,国内的施工力量广泛参与了国际工程建设,特别是石油炼化企业走出国门,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和非洲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境外炼化工
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坠落物)侵权案件是近年来城市小区内频发的一种案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得不承载更多的居住人口。于是,人们居住的
学位
诉讼功能是诉讼的功效和作用。诉讼功能可以分为诉讼的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诉讼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现实的诉讼功能和理想的诉讼功能。为了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应该按照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