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明水和大苏吉地区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Ⅰ级)温都尔庙—西拉木伦古生代增生褶皱带(Ⅱ级)内,该区为华北大陆板块边缘增生带。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特征,分析其控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等问题,阐明成矿远景,对研究区今后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详实的地质调研工作,搜集大量的地质信息,系统采集岩矿样品和标本,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方法,开展了 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对该区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岩性、构造,矿床成因、控矿因素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在总结该区主要矿产类型、成矿模式、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成矿预测。系统地研究了明水和大苏吉地区的地层出露情况。研究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Ar3S);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都拉哈拉组(Chd)、尖山岩组(Chj);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大青山组(J2d),白垩系下统白女羊盘组(K1bn);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第四系更新统(Qpeld)、全新统(Qhalp)。其中,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Ar35)为主要含矿地层。综合分析了研究区侵入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与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新太古代花岗岩(Ar3γ)为高硅低铝的钙性花岗岩类,分异演化彻底,为本区金属矿化的主要成矿岩体。研究区主体构造线NEE向展布,成矿作用主要与白云鄂博造山运动和华力西期造山运动及其生成的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矿产特征有了新认识,在找矿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发现了 22个新的矿化点和一个矿化体,查明了研究区存在三种矿化类型,以磁铁矿化、褐铁矿化为主,局部有辉钼矿、黑钨矿化。矿化分带以花岗岩体为中心,划分出了三个找矿远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