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戏仿”到“双性同体”-论“性别操演”理论下《奥兰多》的多元性别身份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先驱。在“布卢姆斯伯里美学运动”的影响下,她是最先将“双性同体”思想引入文学创作的前人之一,并认为只有“雌雄同体”的灵魂才是伟大的。小说《奥兰多》讲述了16世纪英国的贵族青年奥兰多,经历了由男变女,跨越四个世纪的奇幻人生。奥兰多男女兼有人物性格体现了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而他在两性世界的生活经历也塑造了一种多元的性别身份。现代主义学者、酷儿理论的奠基人朱迪斯·巴特勒认为在性别表达的背后没有性别身份;性别表达指男性的男性化行为和意识形态,以及女性的女性化行为和思想观念;性别没有所谓的“内在”本质,性别的本质是男性中心文化所建构的。  如今,随着同性恋、异装者和跨性别者等性群体的出现和活跃,当下的性别观念已有别于传统的性别二元体系了。这些新的性和性别形态使性别身份呈现出多元的发展事态。文章以多元的性别现象为起点,以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和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为理论支撑,结合伍尔夫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奥兰多的由男变女传奇经历,讨论了奥兰多的性别身份的问题。另外,文章采用跨学科研究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小说主人公奥兰多具有多元性别身份这一结论,且进一步说明性别身份是社会和文化的建构和人的性别是具有可塑性的观点,为性别研究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