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日渐饱和,寒地区域凭借自身特殊的地域优势形成了巨大的旅游发展空间潜力。继2006年吉林省《长白山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的提出将打造“长白山生态旅游圈”作为长白山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策略目标,寒地度假村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但由于我国寒地度假村发展总体研究起步较晚,诸多寒地度假村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寒地特殊的地域背景以及参与者的行为心理需求特性,缺乏深度的设计致使度假村参与者与寒地景观环境联系断裂,导致度假村景观活力不足的问题,缺失了景观活力的度假村景观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失去了持续发展的空间可能。因此对寒地度假村的景观改造方式探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次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文章通过选题背景的分析论述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而利用现有案例经验与既有文献资料,针对寒地度假村景观利用率低、景观功能的季节指向性单一以及参与者活动模式单一的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交互式景观的季节性应变设计的概念,以此作为探索建立参与者与度假村景观环境联系的理论方法引导。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长白山民宿文化村的地域背景及资源特征进行分析梳理,着重研究场地参与者冬夏两季不同的行为模式以及心理需求对设计的影响。为场地交互式景观的季节性应变设计提供元素借鉴、数据支撑以及设计方向引导。文章的第三部分以场地、设计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寒地环境特性以及参与者的行为心理需求特征为切入点,将交互式景观的季节性应变设计理念应用到场地的景观设计实践中。提出感知氛围的季节性应变、景观功能的季节性置换、人文活动的季节性转换三种设计策略。尝试将季节时间属性融入到交互式景观的营建中,实现度假村交互景观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季节性转换,配合易感知的景观氛围以及季节性的人文活动植入,以满足参与者因季节的差异性而产生的不同行为体验需求。文章的最后利用五个主要景观空间的设计实践对交互式的季节性应变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验证。希望利用对长白山民宿文化村的景观实践探索,为相关寒地度假村的景观设计研究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