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科学幻想小说翻译与创作初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幻想小说的翻译和创作在清末民初的小说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不仅可以把握中国科学幻想小说的发展脉络,了解其主要特点,尽可能地还原二十世纪初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原貌,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五四时期提出的“科学”口号和此后不久展开的“科学”与“玄学”之争。这对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科学”和“科学小说”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清末民初的思想文化界对于“科学小说”的理解和接受态度,并对当时主要的科学幻想小说翻译者和创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清末民初科学幻想小说创作对于中国传统神怪文化的历史继承关系,重点分析了《荡寇志》和《年大将军平西传》等几部神怪科幻杂糅小说,并对《新法螺先生谭》的类型界定提出了个人见解,详细论述了《新石头记》这篇从传统神怪小说到现代科幻小说的“完美”变形作品。  本文最后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清末民初科学幻想小说与近代大同理想之间的承载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把《百年一觉》等几部翻译小说中的“乌托邦”和《电世界》等几部创作小说中的“大同社会”进行前后对照,说明西方思想中的“乌托邦”既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社会存在相通之处,又与近代大同理想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同时,由于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不良影响,清末民初的理想主义科幻小说作者难以在“未来现实”与“当代幻想”之间,找到一种潜在的平衡,从而使这一时期的科学幻想小说始终处于近代文学的“过渡”状态。
其他文献
被誉为清末四大家之冠的王鹏运是晚清词坛上一位提纲挈领式的核心人物。其地位和影响主要表现在词作与词学方面。本文试从半塘词的悲剧意识及王半塘与晚清词派之关系两方面去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形态向现代的工商业形态过渡的社会文化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诞生,世俗文化凭借市民阶层特有的经济话语权力,使中国文化的主导
王朔以卓尔不群的创作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颇具震憾力和争议的作家.该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以"顽主"系列小说为中心摘取王朔作品中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因素,以二十世纪西方后现代
郭晋稀先生着述《说文解字古韵三十部疏证》,以韵转为主线,分阴入阳三声,对《说文》收字重新编排分类,着重探讨其中的韵转关系。《疏证》大量征引文献材料,分条缕析疏证各字
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同义词研究已成为聚焦点之一.我年来研究者们竭力探索分析同义词的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使得这个研究课题里诸种说法不断涌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本文在阐述对“中国现代意识”和“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基础上,将三十年代现代主义实验小说家施蛰存放入当时大的文化环境中,从考察他在文化活动中建构现代意识的努力入手,最终
该文试图从一新的角度探讨西方近、现代文坛上几对主要文学思潮与流派的相互关系问题.在确认诸文学思潮与流派即文学五光十色的"主义"间确实存在的相对性,进而阐明文学思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