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能源紧缺、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乳化柴油这种新型燃料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其研究历史已有100多年,人们也取得一部分成果。但对于乳化燃料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技术水平仍然不高,制备的乳化柴油因为品质低、或造价昂贵等因素,不能广泛推广。本文正是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现有乳化工艺及设备能耗高、产品稳定性差、生产时间长等缺点,首次提出一套新型的乳化设备及工艺—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简称IS-RPB)乳化技术。此乳化技术的研发,不仅降低柴油乳化过程中乳化剂的用量,同时还能够减小乳液中液滴粒径、调小乳液的粒径分布均匀度、提高乳液稳定性。这项技术的发明即提高了乳液性质,又降低了制造费用;即为柴油乳化行业提供一条使用新的思路,又扩展了IS-RPB的应用领域。实验主要研究了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备柴油乳化燃料的工艺及配方。首先通过参阅大量文献中探索各种添加物对柴油性质影响,查得有机极性物可以提高乳液稳定性和降低乳液粘度的特点,又将各种有机添加物进行对比实验并结合经济等因素,最终选择甲醇作为有机极性物。其次,针对柴油-甲醇乳化体系,用HLB值筛选法选择复配乳化剂,然后对产品油在室温下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合乳状液的粘度及稳定性变化,筛选出适合0#柴油乳化的乳化剂配方及其相应的工艺条件。再次,将撞击流-旋转填料床生产乳化柴油的主要影响因素(乳化剂用量、掺甲醇量、超重力因子、循环乳化次数、HLB值)进行考察,将其对柴油-甲醇体系乳化的各项参考单因素的影响进行考察。最后,经分析发现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甲醇用量>超重力因子β>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最佳工艺参数为:甲醇用量为15%,超重力因子β为100,乳化剂用量为4%,循环乳化次数为3。本实验制备的柴油乳液为透明、半透明状接近纯柴油外观的乳液,次产品放置1个月以上不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