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临床上行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和胰腺手术后发生的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也是临床上行胃癌根治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通过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肠外科近5年来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导致胃癌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7-2015.07期间因胃癌收治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胃肠外科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350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46例,胃瘫发生率为3.41%(46/1350);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男:女=1.2:1;患者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61.02岁。参考相关文献研究及结合临床经验,选取可能影响PGS的14个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术前贫血、幽门梗阻、术前新辅助化疗、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腹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Billroth Ⅰ式或Billroth Ⅱ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高血糖、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术后腹腔并发症,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将病人分为胃瘫综合征组(PGS组)和对照组(非PGS组)。应用IBMSPSS 21.0软件先进行单因素χ2检验,找出其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分析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应用Logistic Regression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危险因素对PGS的发生所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PGS组患者临床资料,PGS发生率为3.41%(46/1350);发病时间在术后7d-15d,所有PGS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顺利恢复,无二次手术病例,其中经保守治疗后34例患者(74%)在术后6周左右恢复,11例患者(24%)在术后8周左右恢复,1例患者(2%)经保守治疗在第11周恢复;本次研究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贫血、幽门梗阻、围手术期低蛋白(ALB<30g/L)、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高血糖(血糖≥8mmol/L)、术后腹腔并发症6个因素与PGS的发生有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贫血、幽门梗阻、围手术期低蛋白(ALB<30g/L)、Billroth Ⅱ式吻合、术后高血糖(血糖>8mmol/L)、术后腹腔并发症为PGS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血清白蛋白大于30g/L是术后PGS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口前对于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诱因的研究较多,但其确切原因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是引起PGS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贫血、幽门梗阻、围手术期低蛋白(ALB<30g/L)、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高血糖(血糖>8mmol/L、术后腹腔并发症6个因素与PGS的发生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贫血、幽门梗阻、围手术期低蛋白(ALB<30g/L)、Billroth Ⅱ式吻合、术后高血糖(血糖≥8mmol/L)、术后腹腔并发症为PGS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大于30g/L是术后预防PGS发生的保护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在术前、手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PGS的发生,对于降低PGS的发病率及对缩短PGS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PGS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肠内营养、促胃动力药的应用及中医针灸治疗等对于PGS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在除外机械性梗阻的前提下,避免再次手术,心理安慰在PGS患者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