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复合盐和加热方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ww0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鲢是我国产量最大的淡水鱼种之一,将其加工成鱼糜制品,可以显著增加附加值,提高淡水鱼资源的利用率。但白鲢肉质偏嫩、含水量大、蛋白氧化敏感性高,属于难凝胶化、易凝胶劣化的鱼种,且鱼糜制品中的食盐添加量要求较高(2%~3%),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降低钠盐添加量和优化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成为白鲢鱼糜制品加工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鉴于此,本论文以白鲢鱼糜为原料,优化了三种低钠复合盐配方、一种改良工艺和两种微波处理加热工艺,可为降低鱼糜制品中钠盐添加量和提高鱼糜制品凝胶特性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由白鲢鱼糜基本成分分析可知,与未漂洗鱼糜相比,冷冻鱼糜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下降,水分含量上升,但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约为18.73%,其中盐溶性蛋白12.39%、水溶性蛋白2.32%、不溶性蛋白4.02%。为降低白鲢鱼糜中氯化钠的添加量,选取氯化钾、氯化钙、谷氨酸钙、葡萄糖酸钙、谷朊粉五种代盐剂,优化三种低钠复合盐配方、一种改良工艺,以提高白鲢鱼糜的凝胶特性。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三种低钠复合盐配方分别为:⑴氯化钠1.0%、氯化钾1.0%、氯化钙0.5%;⑵氯化钠1.0%、氯化钾1.0%、谷氨酸钙0.5%;⑶氯化钠1.00%、氯化钾1.00%、葡萄糖酸钙0.05%,三种低钠复合盐均较好地解决了由于降低氯化钠而导致的鱼糜凝胶特性降低,凝胶劣化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添加低钠复合盐与质量分数2.5%氯化钠的鱼糜凝胶在凝胶特性、pH值、水分活度、凝胶溶解度、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上差别较小,但均显著优于添加质量分数1.0%氯化钠的鱼糜凝胶特性;由SDS-PAGE电泳图分析可知,低钠复合盐鱼糜凝胶的肌球蛋白交联程度与质量分数2.5%氯化钠的鱼糜凝胶相当,但明显高于质量分数1.0%氯化钠鱼糜凝胶;由扫描电镜观察得出,添加低钠复合盐的鱼糜凝胶其微观结构致密平滑、孔洞较小、层次整齐。谷朊粉对低钠盐白鲢鱼糜的改良工艺最佳条件为:谷朊粉添加量5.0%、加水量2.5%、盐斩时间14min,经改良工艺加工的鱼糜与常规工艺的鱼糜在凝胶特性、pH值、扫描电镜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别,但在水分活度、凝胶溶解度、肌原纤维蛋白含量、SDS-PAGE电泳图等指标上与低钠盐工艺的鱼糜无较大差别,表明谷朊粉对低钠盐白鲢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改良作用可能是依靠其自身性质来实现的。为提高白鲢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微波加热处理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微波加热和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工艺条件;通过凝胶溶解度、化学作用力、SDS-PAGE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微波加热处理对鱼糜凝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微波时间60s;水浴微波联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40℃,微波功率450W、微波时间60s。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白鲢鱼糜凝胶特性方面,微波加热优于水浴二段加热,且水浴微波联用加热比微波加热更好。
其他文献
转录因子Oct4是POU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也被称为Oct3、OTF3或OTF4,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维持干细胞的多能性的转录因子之一,随着iPS技术的出现,Oct4成为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为80年代出生的人提供了与他们的祖辈和父辈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历史背景。他们是城市独生子女高峰年代的产物,他们的视野、他们的审美、他们的价值取向、
在高分子材料阻燃抑烟技术中,金属化合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其研究和应用进展。
本文针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学科发展迅速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来讲授材料科学基础的心得和体会,对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
<正>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装饰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制便呈美丽的蓝色。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 ,探讨肝炎与肝硬化关系。方法肝炎肝硬化患者94例纳入肝炎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30例、C级39例,分别纳入A、B、C亚组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Wistar大鼠术后模型,予以通电针刺白环俞,并在针刺前后对Wistar大鼠术后模型进行眼眶静脉丛采血,对血液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进行分析,探讨通电针刺白环俞
眼眶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与全身联系广泛,若不能及时处理,后果严重。因此,眼眶疾病应该及早发现,尽早治疗。但眼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一向被视为临床中的疑难问题。
目的:利用直播平台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修复学的实验课教学中,观察其教学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4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8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
以环四单体和封端剂为原料,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制备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乙烯基硅油,并与含氢硅油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硅橡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