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利用激光诱导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研究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为临床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1、建立兔CNV模型;2、分别于建模后2周、3周、4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成相(OCT)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3、造模后第5周(n=8,n表示本实验治疗所选的兔眼数)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4、联合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行OCT及ICGA观察CNV消退情况;5、联合治疗后2个月、3个月测量眼压,并分别与联合治疗前相比较。6、观察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消失情况。结果:1、眼压:第二个月眼压的平均值10.1625±3.2151mmHg,第三个月眼压的平均值10.4625±3.8251 mmHg。2、光学相干断层成相显示:造模后2周,有7眼激光光斑区可见异常高反光,3时有9眼可见异常高反光, 4周时有12眼可见异常高反光;联合治疗后1个月,激光光斑区异常高反光基本消失者7眼(n=8);2个月时激光光斑区异常高反光基本消失者6眼;3个月时激光光斑区异常高反光基本消失者6眼(n=8),部分消失者2眼。3、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显示:造模后2周,7眼激光光斑区可见点状荧光渗漏,3周时9眼荧光渗漏,4周时12可见荧光渗漏;联合治疗后1个月,光斑区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者7眼;联合治疗后2个月,光斑区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者6眼;联合治疗后3个月,光斑区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者6眼(n=8),部分消失者2眼.4、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有3眼角膜上皮发生缺损,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后,5天内全部修复。5、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1个月,有5眼(62.5%)玻璃体腔内TA完全吸收,2个月时8眼(100%)完全吸收。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压动态变化基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压异常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3
目的:分析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的临床特征,探讨tau基因3不翻译区、5不翻译区、内含子9基因多态性是否与SALS发病有关,为早期准确诊断SALS提供依据。 方法:正常成人组(n=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