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以示美,各美其美——论巴西食入主义翻译理论在商标词英译中的实践性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加入世界市场竞争行列中。世界市场的风浪锤炼了中国企业,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商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作为代表商品的符号,商标往往是最先被消费者接受的,好的商标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销量,相反,则可能会破坏企业形象,降低企业利润。因此,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利润,商标及其商标词翻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广大学者和译者的关注。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商标、商标词翻译及其实践现状的研究,提出将坎颇斯(Campos)的巴西食人主义理论运用到商标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  商标词作为一种刺激消费,开拓市场的重要工具,其本身就集合了语言美、内涵丰富、功能性强等综合特征,这使得商标翻译也成为一种涉及翻译学、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营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综合过程。简单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甚至较为流行的功能对等翻译都无法满足商标翻译的综合需求。商标词,尤其是中国商标词,大都富有内涵,如果在商标翻译中忽略了原有商标的内涵,无异于忽略了植物本身所需营养的“移植”,往往都无法准确传递其神韵,使得国外消费者难于理解,由此也就破坏了商标用以刺激消费的功能。通过对我国企业商标翻译的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商标翻译中仍旧存在忽视文化差异、忽略原有商标内涵,翻译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等诸多问题。巴西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强调在吃透、消化原文的基础上,借助目的语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积淀进行创造性翻译,该理论不但解决了译文脱离原文,忽视文化差异的问题,还通过创造性的翻译方法提高了商标译文的读者可接受性和多样性,有助于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此外,该理论强凋翻译中的本国文化地位,可以增强本国文化自信和自主心态,对遏制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文化霸权主义和促进多元文化发展也意义深远。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简介,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文章框架。第二章分析了商标、商标翻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第三章为国内商标翻译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对国内商标翻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商标翻译中常用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中作者针对我国商标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巴西食人主义对我国商标翻译实践的适用性,并依据该理论指导,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批评语篇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分支,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大众传媒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批评语篇的学者们认为,语篇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而且是
绰号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手段,并因其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从而更加生动地呈现人物形象而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对于绰号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语块由于其相对固定的结构、整块记忆和提取的特点,是外语学习的理想单位。语块运用被各种语块理论和相关研究发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二语习得和产出,但在口译方面则很少有
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影响。以工业革命为题材的小说记录并再现了这段历史及其影响,因此工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