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虽然经历了多次制度变迁,但由于历史性欠款和政策性包袱,其效率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正确评价涉农地区信用社效率,发现并解决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体效率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陕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之一,在金融支农方面同其他省份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深入研究陕西涉农地区信用社服务“三农”和持续经营双目标下的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以金融抑制论、金融资源论等理论为基础,从涉农地区信用社服务“三农”和可持续经营两个目标出发,首先剖析了陕西涉农地区信用社经营现状,得出陕西涉农地区信用社存在惜贷现象;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现有的信贷产品不能满足农户需求等结论。
其次,以2007-2009三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别测度了样本社可持续经营效率和服务“三农”效率。得出了涉农地区信用社吸收存款不足;发放贷款效率高于存款效率;大部分样本社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非利息支出过多、非利息收入不足;服务“三农”规模报酬递减;规模不经济引起样本社技术效率不高等结论。
最后,以资产作为投入指标,以测度出的样本社可持续经营效率值和服务“三农”效率值作为产出指标,使用DEA方法评价了陕西省涉农地区信用社的综合效率。得出陕西省涉农地区绝大部分信用社的综合效率极差;规模收益递减导致规模不经济现象存在等结论。并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陕西省涉农地区信用社效率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