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扇是中日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从明代开始,折扇慢慢替代了团扇的地位,并且成为扇子工艺的主流。折扇除了扇风纳凉外的实用功能之外,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深植到了中国文化中,同时也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以中国折扇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与东亚近邻的日本折扇进行比较,从形制、演变和使用范围入手,分析和阐述两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的文化间的折扇——作为符号表意文本所兼容和承载的不同的文化意义。那么,中日折扇文化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为何?本文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研究:首先,对中国折扇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对中国折扇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征进行归纳,同时将日本折扇作为文化参照做对应的研究。根据上述分析,用符义学分析中日折扇在形制、演变、使用礼仪以及重要文化表意中存在的差异性。其次研究中日折扇做共时性对比分析,把中日折扇作为一个系统就其内涵层与外延层做对比分析。最后是做中日折扇的历时性对比分析,中国折扇研究从明清至近现代,日本则是从奈良到平安至近现代,研究中日折扇的形制、演变、使用以及文化表意的历时变化过程,在中日折扇中找出具有典型特征,在材质、造型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表意活动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上述对比性研究发现,一把折扇在两个国家不同文化下有着不同符号意义。其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和思想,以及中国在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还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单选取中国的明清时代及日本的江户时代分对比可以看出,在制式上,明清苏州和荣昌折扇扇骨多变,并且发展出特有的泥金扇面,其扇骨种类更是多样,而日本折扇鲜少变化。扇面艺术上,苏州折扇与荣昌折扇多以文人画为主,题材和内容多样,日本多以本土绘画为主,较为单纯。在功能方面,苏州折扇注重审美功能,荣昌折扇更注重实用,而日本折扇审美较强,同时更突出特色是其在各个等级中严格的规定。综上,扇子源于实用,确在文化发展中赋予其更多符号意义,充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