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中国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胸痛发作的影响,并初步探寻气象因素在STEMI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在2003年至2010年8年期间,纳入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治疗的1467例STEMI患者,记录其胸痛发作时间节点,并以6小时为间隔采集气象数据,校正长期趋势和季节趋势后使用广义加性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如气压、3小时变压、降水量、露点温度、能见度和气温等对STEMI患者胸痛发作的影响。结果:在滞后数分别为0、1、3、7、14、21和30时,利用广义相加模型描绘STEMI患者胸痛发作(以6小时为间期统计)累积相对危险度(RRs)的结果发现,气压、降水量和能见度对STEMI患者胸痛发作未发现有明显影响;而3小时变压和气温对STEMI患者胸痛发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在滞后为0(lag=0)时,3小时变压的P1、P10、P25、P75、P90和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6(1.36~2.03)、1.47(1.30~1.67)、1.22(1.12~1.33)、1.16(1.07~1.25)、1.27(1.13~1.43)和1.16(0.92~1.46)。3小时变压低于P50即2h Pa(lag=0-1)时其对STEMI患者胸痛发作的影响持续时间长于3小时变压高于2h Pa(lag=0)。在滞后为1(lag=0-1)时,3小时变压的P1、P10和P25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分别为1.27(0.87~1.85)、1.45(1.13~1.85)和1.28(1.08~1.52)。然而在滞后为3(lag=0-3)时,3小时变压的P75、P90和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分别为0.83(0.70~0.99)、0.73(0.55~0.97)和0.55(0.34~0.89)。在滞后为0(lag=0)时,气温的P1、P10和P25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分别为0.58(0.40~0.83)、0.60(0.46~0.78)和0.69(0.57~0.83);而气温的P75、P90和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分别为1.33(1.14~1.56)、1.39(1.13~1.71)和1.17(0.84~1.63)。在滞后为7(lag=0-7)时,气温的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为1.82(1.01~3.27);在滞后为14(lag=0-14)时,气温的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为2.07(1.11~3.86)。在滞后为21(lag=0-21)时,气温的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为2.90(1.37~6.13);在滞后为30(lag=0-30)时,气温的P99相对于P50的累积RRs(95%CI)为2.69(1.17~6.17)。结论:通过一项长达8年涉及1467例STEMI患者的以医院为基础的单中心研究发现,3小时变压和气温对STEMI患者胸痛发作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可能为STEMI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提供一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