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银行作为新兴的金融服务手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各银行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但手机银行却并没有得到普遍地接受和使用。国外已有较多学者对手机银行及其相关领域的接受和采纳行为进行了研究,而在我国聚焦手机银行的用户采纳行为的研究就显得相对缺乏了,现有的少量研究也都是以在校大学生或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地位的人群为研究目标,而数量庞大、具有广大发展前景的农村市场用户却没有得到研究者们的注意。这对于手机银行市场的拓展、缩小我国互联网领域的数字鸿沟都是不利的。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农村手机用户,通过城乡对比,分析了影响农民使用手机银行的关键因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分析影响农村居民使用手机银行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与大陆城镇、香港居民的对比,分析对不同群体使用行为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阅读、整理国内外从技术采纳角度对手机银行及其相关领域如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进行研究的文献,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找出适合我国实际的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对经典技术采纳理论的分析选择本文采用的理论基础----技术接受模型TAM,引入外部变量如主观规范、信任、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感知财务成本,确定本文的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制作本文研究的调查量表,通过预调查和多次修改后确定最终的调查问卷,本文问卷收集对象包括农村、大陆城镇和香港居民三个群体,三个样本共收集有效问卷315份,然后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通过SMART PLS软件分别对分群体样本、整体样本进行了模型和假设检验,最后用t和s-s检验值对不同样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手机银行使用的关键因素是态度和信任,主观规范通过影响使用态度而作用于使用意愿;同时研究还发现主观规范和信任是降低农村居民风险感知的重要因素;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风险、感知财务成本、感知收益等对农村居民手机银行使用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除感知收益和财务成本外,其他变量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香港居民的使用意愿,可见,影响农村居民使用的影响因素确实有其特殊性,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而通过不同群体对比检验也发现,部分外部变量对不同群体使用行为的作用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在农村和大陆城镇居民的对比检验中,使用态度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影响在农村居民中的表现弱于大陆城镇居民;信任对感知风险的削弱作用在农村居民中表现更加强烈;通过农村居民与香港居民的对比发现,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信任对感知风险的影响在两个群体中有显著差异;而大陆城镇居民和香港居民的群体对比结果显示使用态度、信任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有显著不同。最后,总结了本文对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