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内容。放牧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的采食可改变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影响群落功能性状和植被多样性。植物的功能性状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体现,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开展放牧草地植物功能性状研究,对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态策略、制定草原合理放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以禁牧封育(FY)为对照,设置传统时间放牧(FG)、延迟开始放牧(YG)、提前结束放牧(TG)、延迟开始提前结束放牧(YT)4种暖季四区轮牧方式,对季节性轮牧下草地植物群落叶根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放牧草地赖草(Leymus secalinus)的重要值增加,而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的重要值降低。放牧频率越高的样地,一年生草本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的重要值显著增加;放牧对不同功能型物种的生物量影响不显著。TG群落盖度、YT群落密度大于封育,YG处理群落的高度下降。(2)FG处理群落水平叶性状最小,TG和YG处理增加了群落的叶面积;放牧降低群落的叶厚;半灌木的叶面积和叶厚在FG样地显著增加,放牧使半灌木的比叶面积增加。一、二年生草本的叶面积在TG样地最大,放牧减小了一、二年生草本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厚;叶干物质含量和叶厚变化具有协同性,叶厚为惰性指标。除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外,其他叶性状间呈正相关。(3)放牧使30-45 cm 土层的根体积和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小(P<0.05);地下生物量、根体积、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P<0.05)。比根长的变化则相反;各处理不同直径级根长和根表面积无显著变化(P>0.05)。(4)相关分析发现,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叶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5)FG处理下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YT处理最高;YT处理多样性指数高于FG和YG;FG样地FRic指数最小,各处理下Pielou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和FEve、FDiv相近;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与物种多样性Patrick、Shannon-Wiener、Pielou、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与Shannon-Wiener、Pielou和Simpson为极显著负相关。(6)物种丰富度指数Patrick与群落叶干物质含量、叶厚显著正相关;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与群落比叶面积、叶厚呈显著正相关;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7)熵权法计算发现,植被特征中,多样性指标所占权重最高,叶功能性状所占权重最小。荒漠草原植被综合指数呈现为 YT(0.669)>TG(0.666)>FY(0.470)>FG(0.302)>YG(0.277),TG 和YT处理综合得分大于FY草地。研究认为,荒漠草地可以考虑延迟开始放牧或延迟开始提前结束放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