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把传统媒体作为重要传播介质。传统的科学传播因此也带有明显的单向性和说教性的特点。近年来,自媒体的发展为科学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公众参与科学传播的门槛被进一步降低,科学传播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媒介生态由“专制”到“民主”、传播格局从“一元”到“去中心化”、信息生产由“组织化生产”向“社会化生产”转变。自媒体与科学传播的交融催生了科学传播的新问题。传播主体泛化和科学专家的缺失导致科学传播信源的公信力在下降;科学传播内容也因参与主体科学常识的缺失以及“诉诸情感”等传播手法的滥用而变得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自媒体“传受一体化”和“开放互动”的特点导致科学传播过程失控,传播效果难以符合传播者预期。作为科学传播新宠的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冲击了传统科学传播,使之产生了上述新的问题,但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自媒体媒介特性及科学传播既有理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自媒体语境下科学传播的新问题。第一,实现科学传播由“科技范式”向“民主范式”转移。一方面,用“双向沟通”取代“单向传播”,强调公众与科学的平等地位,鼓励公众参与。另一方面,科学共同体需要充分保障公众对科学风险的知情权,由“掩盖科学风险”向“告知科学风险”过渡。第二,建立“媒介-专家-公众”交互型的对话传播模式。科学与公众之间需要常态化对话机制,以保障对话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科学传播传统参与主体在自媒体时代发生了地位的改变,新的参与主体及其关系面临重构。第三,规制自媒体的科学信息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自媒体的媒介规制是缺失的,尤其是在科学传播领域。因此,建立自媒体媒介自律机制、依据传播者的信息传播行为区分信源层级对于提升科学信息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