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地域不平衡、发展不充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一个区域性、结构性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当今中国,由于东中西巨大区域差异的地理国情,农村贫困问题尤为突出,这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创新性的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1%,新时期的精准扶贫成效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精准扶贫也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更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要求和阶段性目标。长远来看,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农村贫困在地域上呈现出分布范围广、空间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农村贫困规模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为基本特点的农村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减贫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苍溪县为研究区,从贫困人口、贫困村层面探讨苍溪县贫困特征,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线性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贫困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科学甄别影响因素,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研究区扶贫工作提供较为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苍溪县自然条件特征、资源禀赋特征、交通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区位特征在空间上同贫困分布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农村贫困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征,各村之间的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2)借助多元线性回归、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通过层层分析,探测出高程、坡度、人均耕地面积、距主要河流距离和县城中心距离对贫困分异的决定力分别为0.1313、0.1308、0.1489、0.0954、0.1690。(3)将苍溪县划分为自然条件约束型、资源约束型以及经济区位约束型三种贫困地域类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区,把握贫困核心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相关建议,因贫施策、靶向治疗,有序推进精准扶贫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