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F工艺对炼油碱渣预处理及脱臭试验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ohu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我国石化行业炼油碱渣的来源及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国内外碱渣废水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国内外碱渣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评价了各自的特点。 本项目来源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炼油企业中山天乙集团炼油厂。中山天乙集团炼油厂碱渣来自于石油炼制过程中油品碱洗精制时产生的高浓度废水,该碱渣废水的生成速度约为0.165m3·h-1,该部分水水量小,污染程度却很高,主要污染物为CODcr、硫化物和挥发酚等。根据分流治理的原则,对该部分碱渣选用目前应用较广的生物曝气滤池(BAF)技术,并在BAF中采用隔离曝气新技术,即采用循环式生物曝气滤池(CBAF)新工艺对该碱渣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与其它废水混合后进入后续深度处理工段。 在现场搭建了一套两级CBAF反应器装置,直接取用碱渣罐中碱渣进行装置运行调试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F-1型陶粒填料是CBAF工艺理想的填料; (2)采用充氧引种的方式,挂膜速度快; (3)CBAF工艺适合的操作条件:气水比为48:1,稀释比为15:1,两级反应器总停留时间大于13.5h,一级反冲洗周期为3~5天,二级反冲洗周期为5~7天;一级出水pH控制在7~8.5之间,尾气吸收液更换周期为19天。 (4)CBAF工艺稳定运行后,当进水CODcr和硫化物浓度分别大约为100000~180000mg·L-1和9000~20000 mg·L-1时,出水CODcr、硫化物都达到了预处理的预期目标,出水浓度CODcr<5000 mg·L-1,硫化物<10 mg·L-1。 试验证明:CBAF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反冲洗周期长、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SLC33A1(solute carrier family33,memberl)又称乙酰辅酶A转运体(Acetyl-Coenzyme A transporter1,AT-1),是位于内质网上的含有549个氨基酸的多次跨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将细胞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