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对个体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之一,自尊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尊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小学生正处在自尊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提升中小学生自尊水平对其心理及其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国内外对于中小学生自尊水平的提升策略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于自尊水平的干预策略是否真的有效、哪种方式更有效果、哪些因素影响着自尊水平提升的效应量等都没有具体、统一的答案。元分析的方法非常适于解答上述问题,为此,本篇论文对国内外进行自尊干预的研究进行搜索、纳入排除、编码等,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64篇国内外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最为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及自尊干预的调节变量。研究结论如下:(1)自尊是可以干预的且目前现有的自尊干预方式是有效果的,达到了中等以上的效应量(g=0.734)。(2)干预形式、群体类型、干预周期、学段、量表类型等调节变量对自尊干预效果的调节不显著。(3)不同干预方式对于自尊干预的效应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艺术疗法的效应量最高(g=1.579),沙盘疗法(g=1.295)和团体辅导(g=0.706)这两种方式效应量也较好。行为疗法效果不明显(g=-0.475)。(4)国家地域对于自尊干预的效应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国内自尊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国外自尊干预的效果。(5)文章类型对于自尊干预的效应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硕士论文报告的效应量显著高于期刊论文。(6)干预次数对于自尊干预的效应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干预次数在8次左右时,自尊干预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