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性别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变化及差异蛋白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以嫩茎为食,雌雄异株,雄株较雌株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雄性两性株自交后筛选可得到超雄株,进而超雄株与雌株杂交获得全雄株,但在自然条件下,雄性两性花植株出现的比例仅为0~2%,加之大多数雄性两性花的雌蕊发育不健全,自交结实率极低,田间筛选困难等问题,因此,仅靠自然群体产生的极少量的两性花植株,遗传育种研究和全雄品种选育受到很大限制。明确芦笋性别分化的机理对芦笋育种研究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芦笋‘冠军’为试材,研究了芦笋雌雄花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明确了与芦笋性别分化相关的激素和多胺;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芦笋雄性两性花的诱导效应,明确了诱导两性花形成的最佳时期及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探究了三种花蕾性别分化关键时期蛋白质的变化,明确了与芦笋雌花蕾和雄花蕾分化的相关蛋白,并在RNA水平对其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为获得芦笋超雄株、全雄育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芦笋性别分化的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芦笋雌花发育过程中,GA3含量始终高于雄花,ABA、ZR和IAA含量从两性发育期到两性分化期呈降低趋势;而雄花中的ABA、ZR和IAA含量则从两性发育期到两性分化期迅速上升。雌花GA3/ABA、GA3/IAA、GA3/ZR比值在两性发育期较雄花低,到两性分化期迅速升高,表明较高水平的内源GA3和低水平的ABA、ZR、IAA与芦笋雌性器官选择性发育有关,而较高水平的ABA、ZR和IAA与雄性器官选择性发育有关。  2.在芦笋雌花发育过程中Spd、Put和Spm含量均呈现先迅速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雄花中3种多胺在芦笋雄花发育不同时期含量相对稳定,表明高水平的内源Spd、Put和Spm与雌性器官发育有关。  3.芦笋笋期和蕾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PBO和PP333,结果表明PBO和PP333处理的雄花及其雄蕊小于对照,但均促进了子房发育,子房均大于对照。GA3处理的雄花及其雄蕊显著大于对照,也促进了雌蕊的发育,不仅子房显著大于对照,且具有发育良好的花柱和柱头。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对芦笋雄花发育的影响均以笋期处理效应最大。其中笋期300mg·L-1GA3处理的雄花子房最大,为1.86mm,花柱最长,为1.57mm,并且含有柱头,成为形态上的雄性两性花。  4.雄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6个,包括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P)、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PAP fibrillin和Os02g0634900;雌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9个,包括胞外膜孔道蛋白、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放氧增强蛋白1、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烯醇化酶1、核糖体失活蛋白、肌动蛋白亚型B、ATP合成酶CF1α亚基、ATP合成酶β亚基;雄性两性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9个,包括核苷二磷酸激酶、脂质相关蛋白、放氧增强蛋白1、肌动蛋白、胞外膜孔道蛋白、磷酸甘油酸激酶、小GTP结合蛋白、GTP结合蛋白和假想蛋白。  5.雌花蕾上调蛋白ATP合成酶β亚基(atpB)的基因表达量在两性发育初期、两性发育期和两性分化期表达量均高于雄花蕾,转录水平与蛋白水平变化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茄子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进行育种材料创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茄子小孢子离体培养脱分化及胚状体产生过程很不稳定,易出现发育停滞、诱导率低等现象,因
本试验采用水培方式对氮、磷、钾及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薄荷精油及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氮、磷、钾和不同氮素形态及其配分别设置五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浓度氮、
矮化密植栽培是现代果树发展的总趋势。利用矮化品种和矮化砧木是实现这一趋势的主要途径。‘中矮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梨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