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自其成书以来,被各国传阅翻译,尤以英文译本最多。国外《红楼梦》英译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德庇时发表于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长文《汉文诗解》。百多年来,其英译经历了三次大的译介活动,共出版十一种英译本,成为最受西方读者欢迎的中国古典巨著。面对如此庞杂的《红楼梦》重译史,有关《红楼梦》及其英译本研究的举不胜举,大多以杨、霍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归纳法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形成结论的方式。虽然对《红楼梦》译本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关注于具体文本的语言层面,无法解释和说明大量由社会历史因素影响和决定的相关翻译现象,也难以对《红楼梦》经久不衰的重译行为进行评析。随着翻译研究进入“文化转向”以来,《红楼梦》英译研究也出现了转向,学者们越来越注意从文化交流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去研究《红楼梦》的英译本,逐渐摆脱了单纯从文本内语言文字层面比较译本得失的传统式研究方法。1990年,巴斯内特和勒弗菲尔关注于翻译与文化间的互动。在操纵学派理论中勒弗菲尔提出在翻译过程中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影响:即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poetics)、赞助人(patronage),同时认为它们是比语言学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制约因素更重要。百多年来,《红楼梦》英译经历了摘译、节译和全译三种不同形式的英译本。本文引入了勒弗菲尔“改写”这一概念,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红楼梦》不同时代的英译本进行历时的系统分析比较,将《红楼梦》重译行为放在目的语社会文化大环境下来研究,从翻译过程的外部因素来探讨重译的深层原因。重译文学作品不仅只是一种超越,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译者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包括对本文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以及文章基本结构的扼要介绍。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包括《红楼梦》简介及其国外重译,《红楼梦》中改写理论的研究。第三部分简要介绍意识形态与重译,包括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与翻译,意识形态与重译。第四部分阐述主流意识在《红楼梦》重译中所起的作用。第五部分阐述三位代表译者,译者意识背景以及代表译者三个不同版本文本,比较阐释和讨论译者意识形态对《红楼梦》重译的操纵情况。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全文主题进行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