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历经八年浴血奋战,最终获得了胜利。作为中共华北的主要根据地——太行区和太岳区在此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战争中因伤成残的荣誉军人,则成为中共亟待解决之事。然抗战胜利未久内战爆发,荣誉军人人数骤增。如何在新的战争背景下妥为安置荣誉军人,遂成为太行、太岳区中共党委高度重视的一项艰巨任务。抗战结束后,太行、太岳区为管理安置荣军,制定了相应政策,逐步建立并完善荣管机构,荣军管理逐渐步入正轨。同时,中共政府建立教养机构对荣军加强集中管理,并在教养过程中注重提升荣军的文化水平及工作能力,以图荣军日后有一技之长可自谋生计。此外,对返乡安置的荣军,行署也提供诸多便利,保障该等顺利返乡,并要求地方政府帮助荣军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总而言之,为了妥善安置荣军,太行、太岳区内已从上而下建立荣军管理体系,为荣军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荣军虽然作为政府管理优抚的对象,但自身也是作为独立的主体而存在。一方面,在中共政府的直接管理下,荣军的思想观念、自我意识同样能够折射出政府对其优恤政策是否周延;同时,荣军对自身境遇认知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养荣军不能仅靠单纯的政策灌输。因此,突出荣军独立的主体地位,重视荣军的思想意识成为中共管理荣军的关键。另一方面,脱离中共政府直接管理的返乡荣军,则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荣军在乡的实际生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融入当地过程中,有些荣军会遭遇边缘化的对待;基层民众“私”的毛病促使荣军分获果实、结婚建家有所迟滞,导致荣军与基层干群摩擦频发。文章通过对荣军的管理、教养、返乡及返乡后的生活进行阐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传统文化背景下荣军生活的真实面目,从而认识到荣军安置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