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面调查主要病媒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等基本状况,并对不同区域的病媒生物侵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控制处理病媒生物积累基础数据,分析评估虫媒传染病流行等事件的风险,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为有效控制病媒生物、防制媒介生物性疾病提供技术支持,为奥运会帆船比赛保障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对象及方法于1995-2007年间,对青岛市鼠、蚊、蝇、蟑等主要病媒生物进行动态监测,并开展不同区域病媒生物侵害性调查,在青岛市不同区域、不同生境定期收集种类、数量等信息;用夹夜法和盗食率法测算鼠密度,用笼诱法和人工调查法测算成蚊及蚊蚴密度,用笼诱法测算蝇密度,用粘捕法测算蟑密度和进行侵害情况调查,对捕获的病媒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分析其种群状况、分布特点及季节消长关系,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防治措施,通过风险评估指数矩阵法评估虫媒传染病风险。主要结果1.青岛市鼠密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冬、春季鼠密度相对较高,2007年平均鼠密度为0.40%,主要鼠种分属2目3科5属,优势种群为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城区居民区鼠类侵害较轻,中小酒店业鼠侵害较重,农贸市场、特殊行业、居民小区等区域下水道内鼠盗食率高,城区褐家鼠多源于下水道、河道和外环境。2.青岛市4月-12月有蚊虫活动,2007年平均密度为14.76只/小时,优势蚊种是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广泛侵害青岛城区和农村;不同蚊虫在因其生态特性不同分布有明显区域特征:7-9月份蚊虫密度最高。3.青岛市蝇类4月份开始入笼,7、9月份2个高峰,11月下旬消失,优势种群为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等;2007年蝇密度为26.47只/笼.日,餐饮业外环境蝇密度较高。4.青岛市目前发现蟑螂种类为2科2属4种,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2007年蟑密度为0.63只/张.夜;害餐饮、食品加工业、学生寝室、超市和医疗行业等取暖设施较为完善、食物和水源较丰富的场所蟑螂密度较高。5.奥运会帆船比赛期间有虫媒传染病流行等病媒生物危害发生的风险,应采取环境整治等生态防治与物理、化学等局部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结论与意义青岛市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媒生物侵害,随着奥运会帆船比赛期间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存在虫媒传染病流行等不同程度的虫媒危害发生的风险;不同生境下病媒生物的分布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保障奥帆赛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