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人才思想及其当代参鉴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的人才思想远承孔孟,近接二程。南宋时期的复杂局面,为其人才思想的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现实条件。他的人才思想汲取了传统儒家的人才思想的精华,他以“理”为其人才思想的哲学基础,以复兴人性论为其人才思想的理论发端,将儒家人才思想发展为一个新阶段。在他看来,人才时为政之本,是性、心、情、才的结合。他以人禀受天理的情况为依据,把人才划分为成人、贤人、圣人三个层次。认为人才应该做到明志、修德、有才。朱熹是继孔子之后,又一罕见的、综罗百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大量的弟子门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朱熹注重德育,强调德与才兼并。根据学者本身所具有的条件和水平,分阶段教学。提倡小学“教事”,大学“教理”。在培养学者的过程中,提出立志、居敬、穷理、笃行等培养方法。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坚持循序渐进,由博返约;知行并到、躬行践履;启发与防禁相结合的培养原则。为南宋王朝的统治,培养出一批批“圣贤”型人才。他的教育理念在封建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被后世官学所借鉴。他的教育方法对于后代来说是笔宝贵的经验。在人才使用的过程中,朱熹强调任贤使能。在朱熹看来,要想真正有效的使用人才,统治者就必须做到知人善任,任贤使能,才能实现人尽其才。在人才管理方面,他首先建议取消荫恩制度。在朱熹看来,荫恩制度的存在使得公卿的子孙多骄奢淫逸,不好好接受教育,不懂得道理、礼节。其次,取消凭资考升迁。在他看来,为官者应该以贤能为升迁的标准,只凭借资考不能实现举贤才、起事工的作用。最后,他提出改革教育。朱熹认为科举制度存在弊端,但他不赞同取消科举制,他建议稍加改动即可。他提出从学校开始,改革学校;建议去掉诗词歌赋,注重学习经、子、史、时务;主张减少太学解额,分出一些给解额少的州郡。在人才管理上,他强调君主的重要;强化宰相的功用;提倡人权放州。朱熹的人才思想,是南宋的时代产物。它以维护南宋统治的长治久安为目的,坚持采用由内圣到外王的道德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的以伦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教育理论。朱熹的人才思想不仅为南宋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对后世的人才观影响深远。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型的重要时期,朱熹的人才思想,对现代社会中育人、识人、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多可参考的价值。对提高现代领导者的能力,有很好的学习价值。并且,对健全现代考评机制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能从朱熹的人才思想中得到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其他文献
国民政府时期的治藏政策研究在当今藏学界、史学界、宗教学界呈现出多方位、多角度的景象,不同的研究视野下的历史层面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试从宗教学、历史学角度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 ,从渗透调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自由基学说、干旱胁迫下特异蛋白的产生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综述了作物抗旱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Based on
我国是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以城市工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部门,另一方面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部门还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这种现存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