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时,合作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教学时,还存在着许多误区,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那么,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应如何采取对策加以转化?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和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为指导,应用了教育管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研究的有关成果,对地处偏远的甘肃省静宁县四河初中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就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参阅了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反馈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汇总、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研究者得出结论: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和课堂驾驭能力的不足,以及来自于学生方面的缺乏合作精神、合作技巧和时间、评价方面等。针对影响该学校合作学习的主要因素,研究者提出了改进课堂合作学习的一些建议:如教师要加强新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提高自身应对合作学习的能力,创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与能力,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