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土壤原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N_cntj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能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年增加,原油、成品油的集输管线建设里程随之增加,石油集输管线及储罐会因各种原因发生泄漏而使深层土壤受到污染,继而污染地下水。深层油污染土壤修复方法较多,有原位修复法和异位修复法等方法,其中微生物原位修复是最经济、操作简便的方法,此方法能在保证对土壤生态最小危害的前提之下,有效的修复石油污染。论文以深层土壤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为研究对象,探究有效的微生物修复手段,进一步采用室内模拟装置探究原微生物修复法对深层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筛选和复配石油降解细菌D-5不动杆菌、C-2无色杆菌、A-3铜绿假单胞菌,以5:1:5比例混合(混合菌剂),向石油培养基接入量为6%,Tween80浓度为150mg/L时,7天后培养基的含油率由2000mg/L降至257.6mg/L,降解率最高达到了87.12%,说明混合菌群对原油有较好的降解效果,能作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菌剂。使用生物强化(添加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利用生物刺激(营养液)提高修复效率。当土壤菌液接种量为6%时,经过53天的修复,M4(菌剂)土壤石油降解率达到(64±3.4)%,M5(菌剂+营养液)达到(76.9±2.2)%,说明M5实验组的方法能有效的修复土壤中的石油烃,为深层土壤的修复提供可行的方法。使用深层土壤原油污染模拟及修复装置,以M5组的修复方法为根据,对2m深处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分析。经过70天的修复,距修复中心点01cm处土壤石油烃自然降解率NA为(16.3±0.7)%,与45cm处NA组降解效果(12.2±0.3)%接近;在生物刺激BS下,01cm处的石油降解率达到(37.7±1.5)%,45cm处达到(29.9±0.6)%,说明添加的营养液有效的提升了土壤中微生物对石油的利用度。在生物强化BA下,01cm处的降解率达到(52.5±1)%,45cm处降解率达到(20.1±0.5)%,说明深层土壤的原位微生物修复会随着修复中心显著递减,主要与土壤的间隙度有关。01cm处的生物刺激-生物强化(BS-BA)组的降解效率达到(80.5±0.9)%,45cm处降解率达到(52.6±1.1)%;在01cm处,生物刺激-生物强化(BS-BA)组的细菌数量达到109.3CFU/g土,生物刺激的细菌数量达到106.3CFU/g土,NA的细菌数量105.3CFU/g土。综合可知,生物刺激-生物强化(BS-BA)能有效提升土壤细菌浓度并高效修复深层土壤的石油污染。
其他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遗传性疾病等,目前均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干细胞治疗成为潜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但干细胞治疗目前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局灶性脑缺血干
以筛选出的2个抗病、感病苹果品种及抗病×抗病、抗病×感病、感病×感病3类杂交组合的F1为材料,通过3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F1单株间的抗轮纹病情况。结果
文章以知识创新为中介变量,业内竞争水平与替代品替代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技术导向与创业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整合模型,并以上海市创业基金资助的121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企
目的介绍一种用普通荧光灯作布光器材进行头部标本数码摄影的方法.方法用普通荧光灯和落地式手术反光灯组合制成灯具,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结果取得良好的布光效果并且经济实
2005~2006年在中牟县多点挂灯诱虫试验表明,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具有诱杀害虫种类多、杀虫量大、对天敌杀伤小、无污染、成本低等特点。单灯诱杀昆虫高达13目69科170种,其中害虫种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又称川畸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变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畸首先报告50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
作为普通瓷绝缘子的替代产品,复合绝缘子在接触网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其良好的绝缘性能在提高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优异的防污闪性能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污闪,加之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对铁路供电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接触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复合绝缘子的正常运行是铁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准确获取接触网复合绝缘子污闪电压,在此基础上获取一定条件下接触网复合绝缘子的最优伞裙参数,对提高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