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管老化的临床特征,研究其血管老化病变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候规律以及相关性,从而加深对于血管老化的全面理解,并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途径和靶点。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个横断面研究,通过专家问卷以及文献调研编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调查量表,收集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西苑医院内分泌科以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07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临床信息数据库,并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80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了 1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纳入的10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频数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素与中医证型;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线性回归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素与血管老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之间血管老化指标的异同。三、研究结果:1基线资料107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2.7±9.2岁;高血压1级患者12人,高血压2级患者38人,高血压3级患者57人;血脂正常53人,血脂轻度升高25人,高脂血症29人;糖尿病较轻患者17人,较重46人,严重44人;41人吸烟,占到患者组的38.32%,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47人,占患者组的43.93%。对照组来自社会招募的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的健康志愿者,共计14人,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50.2±5.2岁,其中男性8人,女性6人。其中5人吸烟,占健康对照组的35.7%,3人有心血管病家族史,占健康对照组的21.4%。2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之间血管老化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中年组与老年组相比,胎球蛋白A(FetuinA)、脉搏波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差异性明显,中年组的PWV要低于老年组的PWV,中年组的FetuinA要高于老年组的FetuinA,中年组与老年组之间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值并无明显差异,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老化程度逐渐加重,钙质沉积出现异常。不同性别之间的血管老化指标差异并不明显,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不论男女,血管弹性逐渐变差,老化程度逐渐加重。3基础疾病、年龄等因素对血管老化临床特征的影响线性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出,PWV的回归方程为:Y=1585.316+64.129X1,年龄水平(X1)是影响PWV的主要因素;FetuinA的回归方程为:Y =1.577+0.235X3-0.122X1,高血压水平(X3)、年龄水平(X1)是影响FetuinA的主要因素;vWF的回归方程为:Y =0.233+0.03X4,血脂水平(X4)是影响vWF的主要因素。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的因子分析将通过临床样表收集到的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到15个公因子,选择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中原始的15个公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在24次迭代后收敛,提取公因子负荷值≥0.5的变量,可以得出每个公因子对应的中医四诊信息;根据因子中载荷系数的大小,决定每个因子中医四诊信息的主次顺序,并结合该因子中其它中医四诊信息,分析每个因子可能提供的病性、病位信息,最终得到15个公因子分别代表气虚、血瘀、热盛、痰湿、阳亢、阳虚、阴虚,涉及的病变脏腑分别为肝、脾、肺、肾、胃。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的聚类分析将15个公因子作为变量进行聚类,选择最远临元素—欧氏距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从结果来看,聚为6类时从中医理论解释相对合理,据此可以初步判断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的辨证分型,根据公因子下中医症状的载荷系数的多少,结合中医临床相应的辨证信息,可初步拟定各个证型的辨证依据。最终得到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有肝盛克脾、血瘀阻络、阴虚阳亢、阳虚水泛、气阴两虚、肝郁脾虚等六种证型。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性证素分布情况本试验共收集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9个临床常见症状,舌诊项目15项,脉诊项目9项,107位病人出现该症状记为1,不出现该症状记为0,参照文献中对于相关症状的描述,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依次录入到EXCEL表格中,参照中医证候辨证标准,将患者满足某项证素描述中>50%的症状定义为患者具备该项病性证素。在107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阳虚”占到的比例最大,达到了 55.2%,“肝阳上亢”占的比例最小,仅为33.39%。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性证素组合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得知,在患者中,两类证素相兼的患者最多,有29人,占患者总数的27.6%,七种证素相兼的患者最少,只有2人,占患者总数的1.9%。8不同年龄组别、不同性别之间证素分布的差异中年男性最常见的证素为热盛,病性证素的前三位分别是热盛(77.3%)>阳虚(68.2%)>阴虚(45.5%);中年女性最常见的证素为痰湿,前三位的病性证素为痰湿(70.6%)>阴虚(58.8%)=气虚(58.8%)>血瘀(52.9%);老年男性最常见的证素为阳虚和热盛,病性证素前三位的是阳虚(56.5%)=热盛(56.5%)>痰湿(43.5%)>气虚(34.8%)=肝阳上亢(34.8%);老年女性最常见的证素为阳虚,病性证素的前三位分别是阳虚(51.2%)>痰湿(48.8%)=阴虚(48.8%)=气虚(48.8%)>血瘀(46.5%)。9病性证素与血管老化之间的关系为探究相应的病性证素与血管损伤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10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选取符合正态分布的项目进行方差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项目进行秩和检验,提取P≤0.1的项目做进一步的分析。由单因素方差分可知,阳虚组与非阳虚组之间BMI、vWF有差异,阴虚组与非阴虚组之间HDL、TG有差异,热盛组与非热盛组之间年龄、TG、VLDL有差异。再分别以热盛、阴虚、阳虚为因变量,以年龄、FetuinA、vWF、TG、HDL、VLDL、PWV、BMI为协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因变量赋值如下:病性证素赋值为:0-否,1-是;协变量赋值为:性别:1-男性,2-女性,方法采用向后LR,结果发现热盛的回归方程中,年龄的OR值是0.941,回归系数是-0.061,表示两者负呈相关,说明患者年龄越大,越不容易出现热盛的症候;在阳虚的回归方程中,vWF的OR值是754.435,回归系数是6.626,提示两者呈正相关,说明当随着vWF的增高,患者出现阳虚证的风险也跟着增大。10糖尿病、高血压对血管老化的影响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WV、FetuinA的差异性明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组的PWV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老化程度较为明显;而患者组的FetuinA值要低于健康对照组,说明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可能出现了钙质沉积的异常。四、结论1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弹性逐渐变差,老化程度逐渐加重;中年组血管内钙质的异位沉积要低于老年组,高血脂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老化加重。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素为气虚、血瘀、热盛、痰湿、阳亢、阳虚、阴虚;涉及的病变脏腑分别为肝、脾、肺、肾、胃;疾病的证型为:肝盛克脾、血瘀阻络、阴虚阳亢、阳虚水泛、气阴两虚、肝郁脾虚。3中年男性最常见的证素为热盛,中年女性最常见的证素为痰湿,老年男性最常见的证素为阳虚和热盛,老年女性最常见的证素为阳虚。年龄越大,发生热盛的可能性就越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时,患者更容易发生阳虚。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老化程度要重于健康对照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