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素养各个分维度水平,分析影响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2、了解苏州市各级基层组织的健康促进能力。方法:1、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2010年10月到12月间,先从苏州市下辖的12个县、区中,以完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了四个县(分别为昆山、常熟、太仓、吴江)和6个区(分别为平江区、工业园区、新区、金阊区、吴中区、相城区)。再从每个区/县中完全随机抽取2个街道/乡镇,从每个街道/乡镇中完全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行政村作为调查监测点,每个居委会/行政村中随机抽取200-300名居民(共计6459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2、苏州市各级基层组织的健康促进能力调查。在2010年10到11月对苏州市12个区、县(包括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与健康促进能力相关的主要部门(爱卫办、疾控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和个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会。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为:在每一个区、县中随机抽取干部6名,办事人员20名,共计312名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在剔除无效问卷之后共回收304份问卷,回收率为97.44%。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3.1软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健康促进能力各维度汇总各维度的评分和总分计算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均数间比较;社区健康促进能力各维度汇总各维度的评分和总分,计算均数、标准差;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均数间比较。结果:1、本次调查的6429人中,共有男性3175人,女性3254人,分别占了49.39%和50.61%,男女性别比例为0.98:1。健康素养总得分的平均分为93.94,态度素养得分的平均分为20.06分,知识素养得分的平均分为49.53分,行为素养得分的平均分为15.89分,技能素养得分的平均分为8.46分。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及文化程度是居民的总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较高的人群相对于年龄较低的人群总的健康素养的分级更优;在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随着家庭月平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人群的总健康素养的分级也不断的提高;在文化程度方面,高文化程度的人群的总健康素养等级要高于低文化人群。2、调查显示从整个苏州各个区、县来看,卫生机构的个人能力、部门组织能力、环境能力总评分3.14分;不同级别卫生机构的个人、组织、环境能力以及总评比较方差分析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街道的社区健康促进能力总评分2.48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社区健康促进能力总评分为2.19分,经方差分析,得到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确定健康问题、获得资源、联系其他组织和社区归属感上的评分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街道的得分大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得分;经方差分析,总评分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苏州市居民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存在一定差异;2、苏州市居民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年龄和月平均收入;3、低文化程度人群、低龄青少年及老年人群和月平均收入低于500的人群是健康促进干预的重点人群;4、在级别较高的卫生机构健康促进能力中,环境能力较低;在级别较低的卫生机构健康促进能力中,个人能力较低;5、街道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社区健康促进能力中外部支持和确定健康问题的能力都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