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拓展全球业务网络是国际大银行争夺大客户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实行股份制改革后,公司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不管从总市值、资产规模、一级资本还是净利润总额,都已跻身国际大行之列,具备了向海外拓展的基础。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它们的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次贷危机的深化也为它们的网络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 本文首先从银行国际化的基本理论入手,在简要介绍了银行国际化的概念,及其内涵之后,对国外主流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总结。接着,鉴于各家银行的发展历史、综合实力及其母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的不同,国际化发展的程度也有较大不同,本文将其由高至低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已基本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目前大体处于第四层次,即以本土为主体初步建立起海外业务网络的银行。随后,以国际化大银行汇丰集团和花旗集团为例,从区域发展和业务发展两个方面对其国际化历程以及国际化经营中的战略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之后,立足于我国的具体情况,并以工商银行为例,剖析了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现状,并对目前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所拥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原则,并对现阶段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描述。 最后,本文对未来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规划进行了总结并给出相应的实施建议。在区域战略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目标市场的选择,初步遴选了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目标市场。其次,探讨了国际银行全球战略布局的形成步骤、特点及进入目标市场的实际和途径选择。建议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未来几年内将分支机构拓展到全球,形成分支机构遍及各大洲及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较为完善的业务网络。通过境内外联动,重点发展周边市场,同时也要加强设立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支机构的作用,使所有海外分支机构都能各尽其用。在管理方面,建议设立区域管理中心以及各类功能中心,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业务拓展战略方面,本文结合国际银行实践探讨了全球化发展中的客户定位和业务选择。建议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在本土的各项优势,实现境内外业务一体化,海外各分支机构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提高本土化经营能力。在管理方面,强调总部对全球业务的集中管理,以充分发挥全球业务网络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并建议从传统的以区域管理为中心向区域管理、业务管理、客户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转变,同时要加紧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业务中心化和集中化管理。总体来看,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梯次推进,要结合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对短期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保持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