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交以来,中格两国始终保持着稳定、良好的外交关系,中格贸易在此大背景下迅速发展,一大批例如华凌集团的企业在格鲁吉亚建厂投资、落地生根,两国间贸易往来与投资与日剧增。2014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是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以来,我国首次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构想结合起来。这一重大部署与格鲁吉亚多年来潜心打造的“国际大通道”战略不谋而合,迅速得到了格鲁吉亚政府的积极响应。2017年5月,历时近两年的谈判,双方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格鲁吉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贸易发展背景及中格两国的贸易现状,并分析了双方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通过综合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常用分析评价手段对两国贸易互补性与贸易竞争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运用引力模型对两国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主要因素及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潜力做出分析及预估,通过数据分析对两国现有的未来自由贸易区的管理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分析发现,中格两国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在竞争性上,两国的优势产业由于不重叠,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较小,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贸易流量的因素主要为对方国民生产总值、地理距离、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根据贸易潜力分析得出中格两国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前,两国贸易发展比较平稳,属于潜力开拓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提供了支撑,并为最后自由贸易区管理提供了建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