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研究对象,把地理标志和产业化发展作为重点,以京山桥米案例,结合规范论述分析湖北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据此提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交易费用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与资源禀赋理论、分工与协作理论和品牌理论。其中,比较优势理论与资源禀赋理论和品牌理论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交易费用理论和分工协作理论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必要性提供了根据。第二,本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作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各个参与主体政府、农民合作组织、企业和农户的作用机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应该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各方参与组织、政府、农户连接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良性循环的经济联合体。第三,对国内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进行论述,进而阐释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总结起来,就是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经营,在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农户具备一定知识文化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区域,可以选择“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于地域范围广、产量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如果该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农户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产业化模式亟待跨越拓展,就可以选择“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同时提出地理标志农产品可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应该是“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第四,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进行探究,列举四种利益分配形式,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五,以京山桥米为案例进行分析,在描绘其产业化发展状况的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由京山桥米的案例对整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作出分析,提出对于加快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有理论价值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