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语际间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传递。近年来,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文化的角度特别是跨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也逐渐成为潮流。 然而,在文化趋同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观念、文化背景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从而给翻译工作带来种种障碍,也给跨文化传递带来了困难,有时甚至会导致交际完全中断。 在跨文化传递中,两种翻译策略引起翻译界学者的广泛探讨:应采用归化,顾及读者的接受习惯,还是采用异化,保持原文的风貌,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特定的文化内涵?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翻译概述。回顾不同时期翻译界学者对于翻译的不同定义,以及历史上主要翻译理论,着重指出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趋向’。第二章,文化:几个重要问题。首先列举文化的不同定义;接着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进一步详细分析;最后指明并分析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具体体现在:语言、思维模式、审美观、道德传统、成语与暗指、以及方言。第三章,跨文化传递中的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这是本篇论文的核心。首先回顾归化和异化历史代表人物奈达和韦努蒂的两种不同观点,又引出中国学者对于归化和异化的探讨;接着利用互文性理论对于归化和异化进行具体个案分析,得出归化和异化各有优势;继而列举了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法。第四章,隐喻的翻译。通过列举隐喻的范例进一步分析说明:归化与异化各有其存在的价值,是跨文化传递中的不可或缺的两种策略,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应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