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人类活动,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影响因素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等。毫无疑问,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译文创造性来源的本质就是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然而,翻译研究长期以来的关注焦点始终是文本,译者的作用长期被忽视。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的文化转向开启了对译者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译者对译本的影响。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写了很多为人称道的作品,其中包括?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斐尔德花园?、和?诺桑觉修道院?。她刻画的角色与她自己一样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傲慢与偏见?结构精妙、人物生动、语言诙谐。自其引入中国以来,获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种类繁多,其中有影响力的两个译本分别是王科一和孙致礼的译作。本文选取王科一和孙致礼的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比分析其优劣之处。译者主体性的主体是译者。译者主体性包含三个主要特点,即目的性、限制性和创造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会影响译者对翻译本质和源文本的理解,以及最终不同译文的呈现。在此基础上,笔者主要从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对两译本的影响,包括译者的个人选择,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得出结论,译者的个人选择受译者的翻译思想、审美偏好、生活经历和语言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进而影响译者对于译本的语言选择。此外译者对于两国文化差异的理解,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译者对译文的呈现。虽然笔者的研究结论出于个人能力等因素任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希望能为未来的译者主体性和翻译研究,以及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