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我国重要的乡土速生材树种之一,商业化栽培于黄淮海平原等暖温带区域,然而,在亚热带地区泡桐仅为四旁绿化树种,未形成规模化种植;近年来,在湖南等亚热带区域已有商业化种植泡桐的需求,然而,如何评价亚热带区域泡桐林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丰缺状况,是目前泡桐林养分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性难题之一。为了探讨有机肥、复混肥与专用肥对泡桐人工林土壤养分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本文选取了湖南省湘阴县、茶陵县泡桐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布置了泡桐人工林肥料效应施肥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下泡桐生长状况、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并采用BIOLOG-ECO微生物生态板法测定了泡桐林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通过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土壤质量评价指数法等方法,探讨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泡桐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及土壤肥力质量,拟为亚热带区域泡桐人工林种植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论如下:(1)施用泡桐专用肥能显著提高泡桐的胸径年增长量,其肥效显著高于有机肥、复混肥和对照处理。其中不施肥泡桐胸径年增长量为0.67cm,有机肥处理下增长量为0.68cm,复混肥略优于有机肥为0.71cm,施用专用肥的泡桐增长量最大,达到1.01cm。说明施用专用肥对泡桐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2)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显示碳源利用率:专用肥>复混肥>有机肥>不施肥。施用专用肥的土壤对微生物需求的营养结构最优,主要表现在羧酸类(增长量23.1%)和糖类碳水化合物(10.9%),复混肥也显著促进糖类(10.7%)、羧酸类(7.7%)增长;有机肥对糖类、胺类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氨基酸的转化;微生物可利用的聚合物、酚酸类与施肥无关,其中复混肥有显著抑制酚酸类的合成。(3)泡桐土壤养分与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特征,土壤全氮含量在夏季最高,含量为1.67g/kg,叶样中氮元素为春季最高,含量为38.27g/kg;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季节变化逐渐降低,而叶样中磷元素含量比较稳定,但与土壤中全磷、有效磷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季节变化波动较大,叶样中钾元素在秋季显著下降。其中土壤全钾与速效钾无相关性(p<0.05),而土壤全磷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0.05)。(4)三种施肥下泡桐人工林土壤粘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相比较对照处理,三种施肥下砂砾含量均减少了 3%~4%,粘粒含量增长了约7%,其中施用专用肥提高最为显著达,达到7.8%,说明施肥优化了土壤的组成结构。(5)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泡桐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施用专用肥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H=4.25)显著高于不施肥(H=3.85),其中植物样的叶绿素与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α=0.801),与均匀度指数也达到了显著相关水平(α=0.511)。同时,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也与泡桐树生长量呈较显著的正相关(α=0.5)。说明施肥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优化了土壤养分整体结构,促进了泡桐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加快了泡桐树的生长。(6)不同施肥下泡桐人工林土壤、植物样、微生物多样性、泡桐长势等综合分析,泡桐人工林土壤肥力结果显示:专用肥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处理,单施有机肥和复混肥可以短暂提高土壤的个别指标的含量,但综合肥力相对对照样地并没有显著提高,有机肥处理下综合肥力指标下降了。其中影响因子分布由大到小: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锰;pH、有效锌、有效钙、粘粒组成含量;有效镁、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全钾、阳离子交换量等。所以,对泡桐人工林影响最大的还是土壤中磷元素,在施肥时可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