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的产生和使用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生物的、认知的、心理的和环境的因素。与语音、语法相比,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中出现了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就会有相应的新词语产生。英语新词的大量涌现,许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给予重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然而大部分研究局限在词的形态及其形成的外部原因层面,如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上,对新词形成认知机制却探讨很少。本研究中的“英语新词”是指反映新事物、新现象等,在已有的词语的基础上进行语义扩展而获得新的意义的词语或者利用已有语素或词语形成的新构词。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范畴化、原型、隐喻、转喻、类比和概念整合机制等),以对英语新词的考察为基础,讨论英语发展过程中新词产生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新词的出现是人们对新事物、新现象进行范畴化的必然结果,从根本上来讲新词的出现取决于客观世界。这一过程或者是直接使已有的概念获得新的发展,反映在词汇上就是新义词;或者是将不同的已有概念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反映在词汇上即新构词。通过对新的语义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思维对新语义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原型范畴来讲,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事物的变化,原型范畴存在“转变”和“裂变”的现象,这促使反映该范畴的词汇出现相应的新意义。这个自然的认知过程是新语义出现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原型范畴的变化又是一个平稳的过程,这使得意义的变化对语言的使用者而言是可以理解的。与此同时,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在认识新事物、新现象的过程中,人们会借助于这两种机制来促进对新事物、新概念的理解,从而使原有的词汇取得新的意义。因此人类的惯有的认知方式是新语义出现的根源之二。通过从认知角度对新构词中复合词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其建构过程不同于新意义的产生过程:人们根据凸显和注意原则来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借助隐喻、转喻、类比和概念整合机制形成新的概念,在构词时还要考虑使新构词能提供充分的、明白无误的信息。反映在上述两个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在于:(1)新词的形成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认知机制进行范畴化形成新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新词的意义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体验的融合体,是有认知理据的;(2)人们根据需要丰富和发展了现有词汇,人是语言的主动加工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本研究中的新词有以下几个来源:词探网站、《二十世纪新词语词典》、《牛津高阶学生词典》搜索网站等。词语释义参考:《柯林斯英语学习词典》,《牛津高阶学生词典》搜索网站,韦氏词典网站,词源词典网站等。这一研究也可为英语新词的词典编纂工作提供语言学依据;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