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巨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索针刺治疗中风的新思路及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经临床确诊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分为A、B两组。A组20例:西医治疗+巨刺法针刺治疗组;B组20例:西医治疗组。抽取治疗前后肘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并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疗效积分的变化。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⑴疗效积分结果:治疗前A、B两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数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明显高于B组(P﹥0.05);疗效评价: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二者差异有显著性。⑵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治疗前A、B两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B两组数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A、B两组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巨刺法针刺配合西医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疗效积分、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变,疗效积分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血液流变学与单纯西医治疗无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透刺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取穴阳白、颧髎、丝竹空、颊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