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交易所正式开板启动的创业板市场,不仅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相对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而言,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新兴发展阶段,市场体系不完善,IPO抑价现象较为严重。高抑价率使得投资者狂热追捧新股,一方面导致大量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使市场充斥着浓厚的投机气氛,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创业板IPO抑价问题。本文回顾了有关国外IPO抑价理论,结合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特征,初次搭建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理论框架,理论分析有关创业板IPO抑价的影响因素。接着依据IPO抑价理论框架提出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并构建模型。最后,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12年3月31日期间在创业板上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法寻找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关键因素,以提升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的融资效率。实证研究表明,首先,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较严重的IPO抑价现象,与中小板在IPO抑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创业板的推出并未有效缓解IPO抑价,承销商声誉机制对创业板市场的引导作用初现。其次,造成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主要原因有:市场氛围、投资者的投机情绪、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承销商声誉、上市公司规模。为了降低创业板IPO抑价,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