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认知方式是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也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维度之一。1964年威特金(Witkin)从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角度将认知方式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是指人们在加工信息时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物,而场独立型则指人们倾向于凭借内部感知线索来加工信息。
心理旋转是当前表象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是一个类似于客体物理旋转的过程。Shepard和Metzler(1971)将心理旋转看成一种类比过程,所谓的类比是说心理旋转也要经历一些中间阶段,与客体的物理旋转是类似的,被试在判断一个倾斜的刺激时,总是先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刺激物的表象,再把表象旋转到正立的位置,进行判断。
1977年,Navon首次通过实验得到了视知觉任务中的整体优先效应。现在,整体/局部加工优势问题的研究已开始从较初级的视知觉系统延伸拓展到其表象加工也是较视知觉加工更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Kossyln,Ganis&Thomp son,2006)。
文章强调人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人格特征与认知过程既有密切关系又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以此为出发点,以单字母和复合字母为实验测了,测试被试在不同字母材料下,场认知方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研究通过张厚粲编制的中国版的《镶嵌图形测验》从230名在校大学生中选出81名右利手(场依存型被试和场独立型被试分别为40名和41名)作为实验部分的被试,来参加心理旋转实验。该试验由Inquisit软件编制,实验以0°、60°、120°、180°的正像和镜像的字母F为实验材料,每个被试都要完成三种实验材料下的心理旋转,即单字母、复合字母未经旋转、复合字母经过旋转。实验以场认知方式和实验材料特征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时为因为变量。
文章支持以下结论:
1)在单字母的条件下,场独立型的被试的反应时要快于场依存型的被试,不同场认知方式的被试在正像下的反应时都快于在镜像下的反应时;被试的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0°时最小,180°时最大;
2)在复合字母条件下,通过延长刺激呈现时间的方法,可以消除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不同场认知类型的被试对复合字母的反应时与对单字母的反应时差异不大;
3)在复合字母条件下,不同场认知方式的被试对对大字母的反应都要快于对小字母的反应,说明在心理旋转中存在着视知觉的整体优先效应;
4)在复合字母条件下,被试对大小字母正镜像不一致情况的反应时要大于一致情况的反应时,而且场独立型的被试反应快于场依存型的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