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理论与汉语国际教育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jh609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文化理论由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emyonnovichVygotsky)提出,其核心理论有四点:调节理论,活动理论,内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文化理论被引入到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将该理论引入汉语国际教育具有可能性、可行性和优越性。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社会文化理论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结论:1.客体调控、他人调控和自我调控三个调控阶段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阶段并不是一一对应的。2.学生经常参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有利于他们学习汉语,但不同的活动效果不一样。3.合作—协助—互动的学习方式对汉语教学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学习者更愿意接受语言能力强的引导者的引导。4.最近发展区可以引导教学的发展,教学要走在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前面,激活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它随着学习者汉语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变化。5.内化的过程是无形的、无意识的,参加集体活动、交际互动,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等因素可以加速内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笔者谈了几点社会文化理论对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1.教师的作用是多重的,且具有动态性。2.运用最近发展区树立教学目标。3.以内化汉语知识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高级驱动力。
其他文献
文明的兴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式预测吗?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生态学家与数学家彼得·图尔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表示数学可用于预测人类的行为,准确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图尔奇
报纸
5月下旬,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率省文明委调研组莅湛,来到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调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这里,蔡东士仔细参观了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特色的活动场所后,带着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