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丽莎白·鲍恩《心之死》中鲍西亚的边缘性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丽莎白·鲍恩是二十世纪一位著作颇丰的英国爱尔兰女作家,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出版于1938年的《心之死》是鲍恩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在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鲍西亚所呈现出的“边缘性”气质贯穿始终。通过这位少女的视角,鲍恩刻画出了不同阶层的人在时代变革中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疏远感与孤独感,以及中上层阶级的荒诞与冷漠的社会现状。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通过对比人们在社会阶级、民族、种族和文化上的价值观念的不一致,对边缘性概念进行了阐释。“边缘性”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即没在中央,远离中心,不属于主流的状态。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是具有边缘性特征的人的典型表现,这种安全感与归属感的缺乏会导致自我焦虑与恐惧,且此类人常常会感到孤独、被孤立、遗忘、忽视或遗弃。在某种层面上,边缘性、无根化和漂泊感有着同义关联性。本文从边缘性角度出发,以“身处”、“反抗”和“妥协”为逻辑关键词,通过剖析主人公鲍西亚在困惑、挣扎和幻灭三个阶段对待边缘性的态度变化,探究了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历程,以及孩子的纯朴天真与成年人的圆滑世故之间的矛盾冲突。论文导论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理论背景作了简要介绍,点明选题的可行性,并提出三个问题:鲍西亚所呈现的边缘性气质究竟与其居住过的地方有着怎样的关系?鲍西亚为何会以迷恋花花公子艾迪,以及后来离家出走作为一种对自己边缘性处境的反抗途径?鲍西亚在历经困惑、挣扎和幻灭三个不同阶段后,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和心理调整?正文的第一部分解读懵懂困惑的鲍西亚身处边缘性处境。鲍西亚从小跟随父母穿梭于各种廉价旅馆,后来又寄人篱下,她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心灵之所与自我的栖息之所,这种生存环境上的边缘性造成了她心灵上的边缘性。第二部分解读挣扎中的鲍西亚对自己边缘性处境的反抗。在无法融入兄嫂家庭生活的中心后,鲍西亚以迷恋花花公子艾迪以及离家出走来寻找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期望颠覆自己的边缘性处境。第三部分解读期望幻灭的鲍西亚对边缘性境况的妥协。鲍西亚对不忠于自己的恋人步步退让,再对另一位社会局外人求婚,她的这些妥协与挣扎都是徒劳,最后不得不重返她始终无法融入的兄嫂家中。经历种种,她也深知,凭她一己之力,无法改变这种边缘性处境,她所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重新来审视周边世界,以此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心之死》通过主人公对边缘性处境的态度转变,揭示了在浅薄的人情世故和大都市的耀眼迷惑面前,天真的鲍西亚无处可逃,她那充满幻想的单纯之心在现实的挫折中死去,像她这样行走在“边缘”的人,如果无法对时代与社会变迁做出积极的回应和相应的调整与改变,那他们漂泊的心灵就无法找到人生归航的方向;此外,“心死”还暗指整个社会的异化现象,暗指人性的冻结和良知的泯灭。虽然小说最后表明了作者仍寄希望于未来,相信人类的进步,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相信人们能够找到弥合矛盾的渠道,从而过上和谐的生活,但作者并没有提供解决之道,她采用开放型的结局来促使读者去思考和探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他文献
在近三十年中国农村社会内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强制性或诱致性影响下,生活在农村这一广阔地区的农民的政治文化也进入了重要转型期,呈现出明显的跨时代性特征,如政治关注的
在对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在对累加序列的拟合中,由自得到的离散解与累加序列之间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影响了模型的精度;所以提出了对k进行修正来提高预测精度,
目的探索对老年重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该院筛选出68例老年重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时间选为2016年5月—2018年5月,使用抽签法对68例患者进行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社区搭台的教社联动模式,以青少年成长中心为平台推动协同教育;组织引导企业参与,多维度设计协同教育特色项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破膜覆土直播技术适宜于春、夏、秋三个季节播种的作物。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先施好肥料.播上种子后将地膜盖上.待到种苗出土后破膜引苗。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遇
为提高兽医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介绍了河南科技大学在兽医药剂学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发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新闻反转"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新闻反转现象不仅会引发舆情的关注和反转,同时在反转中也消磨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尤
该品种是贵州省农科院旱粮研究所组配而成的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于2000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