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开展了十年,各地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广泛而有意义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发现了若干问题。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提出“课程模块”概念。课程模块是指将单一科目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具有相对独立内容的结构单元,其包括学科内容、科学方法以及学科资源。课程模块是建构课程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内容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独立性。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可以使学科课程具有相对独立、相互联系、易于修改、便于整合等特点,但课程也因此出现了内容割裂、组织困难等缺点。运用科学方法对现有的理科课程模块进行整合可以加强模块间的联系,使之既具有模块课程所特有的实施自由度,也保持了传统课程易于教授、线索清晰等优点。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高中理科模块课程的整合进行阐述。首先,对课程整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模块整合的支持条件及整合意义。然后,对高中模块课程实施现状开展调查,寻找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在模块整合课程中加以调整。接下来,对高中理科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相关研究,为各科课程模块的整合做好准备,并提炼出具有共适性的科学方法。最后,以科学方法为主线,各科课程模块相关点为切入口,对普通高中理科课程进行模块整合,以有效地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率。本次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整合化的模块课程提供理论参考,并编制一张具有实践意义的高中理科模块整合化课程表。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目前我国高中理科课程的开展缺乏革新,还没有充分体现课程模块化的优势;(2)高中理科课程学科间可以通过共适的科学方法和学科相关点进行整合;(3)进行课程整合需要完整的整合计划、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后勤教学资源整合保障、以及高考改革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