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两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进行评估,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政策建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武汉市近三年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所产生的绩效和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全面分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及时总结政策落实情况及成功的经验,评估工作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和调整措施,为武汉市的主管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督导、考核和补助经费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立效益良好的、可持续的长效投入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原理和技术,利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两方面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有关论著和文献,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的思想和理念,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全面调查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人员工作效率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对其优势、劣势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评价;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平衡关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对效率得分,比较各个区服务的相对效率。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以武汉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评价对象,从社区卫生服务供方和需方两个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效率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的回顾和总结,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基础;(2)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包括机构的性质、人员、投入、相关政策的实施、财务收支以及服务提供等情况;(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分析服务数量变化、门诊及住院数量增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类别与数量等情况,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率:(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评价,了解各项工作时间分配,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以及有无偏颇的情况;(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评估,了解利益相关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价和看法,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与反应性,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研究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七个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几乎覆盖了全部的地域人口,87.09%的中心其业务用房面积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2)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七个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在岗人员总数5535人,临床医生占在职在岗人员的28.18%,护理人员占在职在岗人员24.46%,医护比例为1:0.88;公共卫生医师占在职在岗人员的4.03%。医生学历以本科为主,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3)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状况逐步改善,2007年盈利机构占87.88%,政府财政投入逐年上升,但占中心收入的比例仍然较小(14.83%~21.4%),财政专项补助占政府投入的32%~56%,公共卫生投入是财政专项补助的主要部分,占专项补助的65.74%~70.28%,业务收入是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占80%以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在60%以上;(4)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特点的服务项目,提供量有了较大增长,2006年门诊总人次的增长率为30.45%,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家庭档案建档数、计划生育咨询指导人次数的增长幅度较大,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54.02%、49.12%;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增长率为18.81%,康复服务增长率31.52%;其他服务增长幅度较小;(5)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认可程度较高,54.14%的人员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大部分的人员(约55.32%)对目前的收入表示不满意,认为无法达到与工作量相对应的收入水平。(6)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公共卫生知晓率较低。对看病的知晓度最强高,达到96.45%,居民对方便性和服务态度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对服务价格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满意度相对较差。(7)90%以上的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是离家近,就诊方便,而因价格适宜和候诊时间较短而就诊的居民所占比例低于35%,因医疗技术水平好就诊的比例更低,仅为8.83%。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各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2)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展筹资渠道,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强化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水平;(4)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5)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研究的创新点与今后研究方向本研究在国内率先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从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和需方两个层面,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体系、功能履行和绩效评价三各方面,联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聚焦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角度全方位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深入综合分析和评估,类似研究在国内鲜有报道。本研究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定量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武汉市应用该研究成果率先在国内首先试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定量考核与经费核拨相结合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得到各界的普遍认可,说明该研究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评价需要建立绩效评价的资料收集平台和系统,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信息,同时又满足了日常管理中监测控制、报告的需要。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当前亟待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筛选上,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指标数目要精简,反映内容要比较全面,运用时方便基层,操作和计算比较简便。在评估方法上,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方相结合,建立评估模型,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政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也不断创新,在选择评价指标中要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时间跨度的需求,如大医院托管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价指标等。评价指标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会随着人们对绩效的认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样也会随着社区卫生事业本身的发展而变化,更重要的是评价指标要以广大群众的健康需要和服务需求为前提。本次研究结果不是研究的终点,而是下一次研究的始点,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指标体系的时效性决定了该项研究的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