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发优势是指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后进入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进入者的行为达到学习模仿或者规避错误的目的,以此来减少试错成本。通过贸易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是发挥后发优势的一种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国际经济环境,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以学习先进技术,与此同时在国内鼓励发明创新,技术水平获得飞速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但是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发达国家会产生危机感,从而采取遏制技术溢出的措施。这也导致了我国在技术追赶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问题,比如中美之间发生的贸易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有大量的贸易往来,2019年中美贸易额高达5412.23亿美元,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质疑中国不但在贸易中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而且从中获取了技术进步,因此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那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究竟如何变动?中国作为后发优势国是否从两国贸易中获得了技术溢出?当两国技术接近时,通过技术溢出是否还能有效提升后发国家的技术水平?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对当今中国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将中美全要素生产率比值作为技术差距的测度方法,同时使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来测算中国的技术进步。其次,实证模型中引进了贸易额与技术差距变量的交叉项以探讨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强弱程度是否与技术差距相关,回归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以控制个体效应与时间效应。最后,考虑到单一指标的偶然性与偏误性,本文采用出口相似度作为技术差距的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考虑到一国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惯性,为了控制某些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率且不随时间变动的潜在因素,本文引进了行业总技术变化率的一阶滞后项,然后采用GM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在制造业行业,中国正逐步缩小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并在部分产业实现了对美国相关产业的填补与替代;(2)中美之间的贸易的确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出口带来的“出口中学效应”与进口带来的“进口数量效应”、“进口种类效应”都是显著的;(3)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4)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5)我国的研发投入在使用效率与投入结构上存在一定问题。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与美国的技术差距逐渐变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我国需要:(1)鼓励技术前沿企业自主研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积极融入国际环境,以竞争促发展;(2)优化出口结构,主动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产业链条中的地位;(3)调整研发投入的投放结构并增加其使用效率;(4)加强培养创新环境;(5)为优化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制定适宜的创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