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亚麻打成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存在很大差异,现有亚麻纺纱工艺通过栉梳工序梳理出梳成长麻和紊乱的落机短麻,再分别通过长纺和短纺系统纺纱,这样造成了亚麻纺纱工业设备通用性差的问题。同时,短纺原料纤维在栉梳时被打乱并存在大量超长纤维,需要经过梳理和再割工序来处理才能顺利纺纱,且在梳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麻粒影响成纱质量。本课题研究了牵切技术在亚麻纺纱中的应用,将亚麻打成麻直接经牵切后成条、纺纱,它取代了长麻纺中的栉梳以及短麻纺中梳理和再割工序,并使原有的长纺和短纺系统合为一体,简化了亚麻纺纱的工艺流程并减少了加工中对纤维的损伤。本课题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研究分析了亚麻纤维在牵切过程中的裂变规律以及牵切参数对纤维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纺纱实践探讨了亚麻牵切纺纱工艺的成纱质量及经济成本。通过纤维染色牵切实验,证明了滑脱和分劈的形式是亚麻工艺纤维在牵切过程中分裂为更细纤维的原因,它们共同对纤维分裂度的提高作出贡献;同时从牵切区内的断裂点分布图得到了断裂点的分布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了亚麻纤维在牵切区中的断裂位置和牵切隔距、牵伸倍数以及纤维的断裂伸长有关。通过实验说明牵切工艺能使各工艺纤维分裂度提高10%~40%。通过纤维牵切实验还发现在牵切后纤维的平均长度实际值和纤维理论长度值存在差值,且实际牵切过程中牵伸倍数和牵切隔距的变化对该差值影响很小;根据实验结果将该差值定为10mm时,得出了亚麻纤维牵切后平均长度的预测公式。由理论推导与亚麻的拉伸试验相结合得到了亚麻牵切喂入量与牵切隔距、皮辊加压和牵伸倍数三个工艺参数之间的最终关系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牵切过程中皮辊加压对牵切后纤维强力、分裂度和长度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选取5000N~7000N的皮辊加压较为适合亚麻牵切。观察牵伸倍数对牵切后纤维的长度指标的影响,尤其是超长纤维的出现情况;根据喂入量关系式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得出牵伸倍数在达到3.5的水平下不宜选择过大。为了保证牵切后纤维有最好的长度整齐度,喂入纤维长度应该是牵切隔距的整数倍,并得出了采用双区牵切时使牵切后纤维长度整齐度最优的两个牵切区隔距的关系式。亚麻打成麻通过牵切以及新的短纺流程各道工序的加工,由湿法纺纱纺制成纱,完成了亚麻牵切纺纱全流程实践。成纱的强力、条干和毛羽各项指标都超越了传统短纺加工的成纱,在个别指标上看,牵切纱质量甚至已经优于传统长纺工艺纱。亚麻牵切纺纱的总制成率达到67.08%,相对于传统亚麻纺纱60%左右的总制成率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