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市场经济向深层次发展、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为标志的经济转型期。积极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政府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元治理新模式。中国工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其组建和活动受法律保护,在党和职工之间起桥梁纽带,理应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按照中国工会的组织层级,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在很大的成分和程度上是通过省级工会来实现的。省级工会既要忠实有效地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意图、理念,接受其工作指导;又要在本省域行政区划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维护区域内职工合法权益,并作为治理的主体参与所在行政区域的社会治理。可以说,省级工会能否找准定位,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治理能力,将直接决定工会参与治理的成败。关于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学术界一直有诸多不同意见,但从中国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倡导各利益团体共同参与的多元治理理论和对社会组织起引领、服务作用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理论更贴切。近年来,我国省级工会组织积极适应经济转型期劳动关系和政府职能的深刻变化,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在政府层面参与就业、劳动、休假、工资、社会保险等顶层设计,在企业层面指导基层工会参与企业决策、开展协商谈判、签订专项集体合同等,维护具体职工群体利益,通过教育培训、技能竞赛、支持创新创造等途径,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保障职工劳动权。尽管我国省级工会与人民政府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和良好合作关系,具有性质和地位上的优势,但相比国外工会,仍存在角色定位不够明确、维权职能发挥不充分、自身建设尚需完善等问题,剖析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社会对工会认知存在偏差,工会权责不对称、履职基础薄弱、有行政化倾向等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省级工会自身定位、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寻求突破,在明确角色定位、完善工作机制、突出维权主业、真诚服务职工、建设网上工会、深化工会改革六个方面走出一条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社会治理理论和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发挥情况,以多元治理和枢纽型社会组织为理论依据,对省级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和途径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省级工会社会治理参与机制做出有益探索,也为接下来全面铺开的省级工会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