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地为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提供了比大田更适宜的环境。根结线虫经长期积累,对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影响增大。本论文针对北京市保护地根结线虫种类分布、轮作对线虫的影响、生防资源筛选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取得结果如下: 1、北京市主要蔬菜生产地区保护地根结线虫以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为主。将采集的样本制作雌成虫会阴花纹;提取单条根结线虫DNA,对根结线虫的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其分类地位。经鉴定,所采集的21个样本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2、按不同轮作方式将一温室分成四个处理区种植不同蔬菜,研究根结线虫在不同轮作方式下的发生动态、温度对线虫发展的影响、田间虫口密度差异、线虫垂直分布的变化差异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相关因素发现: a)、保护地内根结线虫的发生趋势总体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冬季田间线虫种群密度较低;在有寄主存在的情况下,五、六月开始上升,十一月开始下降。但冬季低气温不能完全制约根结线虫的发生。 b)、保护地蔬菜不同轮作方式导致田间线虫密度差异很大,感病寄主与葱、油菜等作物轮作可有效地控制线虫对作物的危害。试验表明:经一年多时间的轮作,各小区之间根结线虫虫口密度显著差异:种植葱、油菜等作物线虫密度大幅下降;辣椒、番茄使线虫密度大幅度上升,主要出现在田间线虫基数较大、温度比较适宜的夏秋两季;以种植辣椒线虫密度最高;种植黄瓜线虫密度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但无经济价值。 c)、不同轮作方式对根结线虫的垂直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主要由于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寻找寄主根部造成。当寄主根系分布较浅,如种植葱、油菜、黄瓜等作物,根结线虫二龄幼虫会明显向接近地表土层运动;当种植辣椒、番茄等根结虫可侵染且根系相对较深的作物时,未见线虫有明显的垂直运动趋势。 3、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spp.)和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spp.)对植物线虫有致死作用,但不同菌株差别较大。用7个共生菌菌株的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二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发现:不同共生菌菌株发酵液对线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70%、最低仅为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