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的后50年中,英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张,一方面使它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国别变体,使世界英语出现多元化的局面。这些变化引起了国际上对于英语本土化和标准化等问题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就是在英语的地域变体诞生之后,英语还有没有或是否需要有一个统一标准,如果有,哪一种或几种英语变体属于标准英语。围绕这一问题,英语界一直存在着“唯一标准”和“多元标准”的争论。夸克(Quirk)是“唯一标准”的倡导者,他指出,“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以外的变体都不标准。倡导“多元标准”的杰出代表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卡奇鲁(Kachru),他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学说(Three Concentric Circles),认为在内圈和外圈国家,各种英语变体应该得到承认,而被当地人所遵循的的规范应该成为该英语变体的标准。本文以世界英语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全球化过程中英语在三个英语圈内的历史发展和变异,对英语变体的规范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随着各种英语变体的形成和发展,标准英语总是在不同国家的历史、语言、社会及文化环境中发生变异,形成各地不同的标准变体。在内圈国家,英语的母语地位使得各国已经形成了各自公认的标准国别变体;在外圈和延伸圈国家,所有英语变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体,标准变体是这个连续体上的一个参照点,与其它英语变体共同存在。本文分别分析了英语在美国,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国家的发展历史,特点,功能及其标准化过程,展示了标准英语在英语本土和非本土国家的多样性,表明了英语标准的动态存在。根据这一结论,作者进一步探索了作为国际交流工具的标准国际英语及其对外语型英语国家英语教学的启示,提出我们要顺应世界英语多样化趋势,从满足国际交流的需求的角度出发,在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师方面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