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地表黑碳的空间分异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rx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黑碳(Black carbon,BC)的积累对全球气候变化、区域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具有100多年采矿历史的矿业城市焦作市为研究区,选择四种代表性的地表(耕地、林地、城市绿地、道路),研究不同地表类型景观土壤BC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对焦作市矿区119个样本农田土壤有机碳(TOC)和BC含量的测定,研究采煤影响区与非采煤影响区农田土壤中BC的空间积累分布规律及对TOC的贡献,比较其含量与土壤深度、距矿井作业区和公路距离等的关系。林地采集42个土壤样本,主要是研究经济林和生态恢复林BC的空间分异特征。城市绿地的研究样本是从河南省焦作市的龙源湖公园与焦西生态园以及道路绿廊取33个样本点93个样本。通过样本的数据分析来研究焦作市绿地土壤BC的分布格局。采集26个道路灰尘样本,研究焦作市各主干道南北向与东西向道路的BC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煤影响区耕地土壤中的BC含量和TOC含量都明显高于非采煤影响区。两种类型耕地土壤BC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深,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采煤影响区耕地土壤BC含量随距电厂距离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采煤影响区公路附近耕地土壤BC含量随距公路的距离增大而递减。焦作市的绿地土壤BC和TOC含量高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与焦作市的重工业分布格局具有相关性。道路地表灰尘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农田与绿地土壤,而且不同道路上的含量有所不同,靠近矿山地区的道路上BC含量相当高,达到80%以上,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由于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的影响,道路地表灰尘BC的含量也相当高,而相对较偏远的地区,道路地表灰尘BC含量相对较低。
其他文献
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的体现。“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多年的难题。如
当前我国的GPS测绘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在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大幅度提升了测量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就GPS技术的特